挖董明珠墙角,年赚68亿!百年老字号的贵族面子,快挂不住了

导读 原标题:挖董明珠墙角,年赚68亿!百年老字号的贵族面子,快挂不住了要知道,飞利浦100多年的历史上,可没有生产过空调。 大家以为的高档...

原标题:挖董明珠墙角,年赚68亿!百年老字号的贵族面子,快挂不住了

要知道,飞利浦100多年的历史上,可没有生产过空调。

大家以为的高档进口飞利浦,早就成了国产贴牌货。

完全没有生产线,却躺赚国人800亿

2004年之前,飞利浦的口号是: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2004年到2013年,飞利浦的口号改成:理智与简单!

从口号的改变就能看出,飞利浦重心的转移:2004年之前,创新做爆款,2004年之后,努力躺赚。

出现这种转变的答案就两个字:利润。

2002年,是飞利浦在中国的高光时刻,营业额和出口额,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双双排名第一名。

但好景不长,过于多元化的生产线,拖累了飞利浦的业绩,尤其是小家电部门,连续6年停滞,为飞利浦造成了近10亿欧元的亏损。

为了及时止损,飞利浦把自己昔日的高光业务,都打包卖了。

2005年到2010年,飞利浦陆续把显示器、彩电业务打包给了中国台湾的冠捷科技。

2013年,飞利浦把音频和视频业务,以1.5亿欧元贱卖给日本的船井电气,彻底退出电子消费。

127年因照明诞生的飞利浦,在2019年把所有的照明业务的股份,全部转让出去了。

2021年,飞利浦的小家电业务,被高瓴资本花37亿欧元拿下。

除了卖身,飞利浦还找到了另外一条发财之路:贴牌。

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钱,就能贴上飞利浦商标,做起飞利浦的名牌生意。

中国目前的“飞利浦系”公司差不多有20家左右,他们大部分给飞利浦的品牌授权费在几千万至十几亿元不等。

别看飞利浦在国内并没有生产线,但靠着卖商标就实现了躺赚。

比如,根据2021年冠捷科技财报显示,给飞利浦的商标费就有17.18亿。

这个数是什么概念?九阳2021年的净利润也只有7.01亿,飞利浦啥也不干,就赚别人的两倍。

高瓴资本,每年也要给飞利浦48亿元,15年合同下来,仅品牌使用费,就得756亿,比收购费还贵2倍。

既然是自产自销,那中国厂商为什么要花大钱买飞利浦的商标呢?

因为可以卖得更贵。

飞利浦空调的Noble“高端”柜机,由长虹代工,性能参数与长虹4年前的Q5D系列产品几乎没差,但价格却贵了将近4000元。

飞利浦的空气炸锅,虽然是贴牌代工生产,但定价要比同行贵一倍左右。

还有前段时间被嘎子带火的飞利浦手机,号称原价8999元,直播间只卖1999元,7000元的优惠价和飞利浦的大品牌,让直播间销量很快破万。

但评测博主拆解后,揭开了飞利浦的真面目:芯片陈旧、设计过时、使用卡顿,综合体验不如百元机。

如今,面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飞利浦产品,以及网上数不清的旗舰店,怎么才能买到进口货呢?

用飞利浦员工的话说,想辨别真伪,只能拆开看芯片。

飞利浦的大企业病,做“南极人”救不了

在家电行业,贴牌生意并不新鲜,

如今的国外电视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制造完成的。

索尼,有极少的核心部件是通过进口。

松下电视机从2022年开始,把低价格机型生产业务外包给TCL,自主生产比例将从六成降至三成,减至高峰时期约二十分之一。

这种生意的关键就在于品质的把控工作。

比如,耐克在国内的工厂,都会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出厂检验,品牌方会派出强大的品质控制部门。

很多企业,要通过一年以上的考察期,才能获得授权资格。

这对于产品线非常宽泛的飞利浦来说,把控难度很大。

以中国市场为例,大企业病在飞利浦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飞利浦在中国的业务,都是各产品项目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这就使得飞利浦产品,出现很多离谱且魔幻的事情。

2012年有多起飞利浦电饭煲产地信息造假事件曝光,消费者找官方售后,发现官网并无该款产品。

这次的嘎子手机,在飞利浦中国官方网站上,3款S706型号手机,官网都未显示价格,仅提供“从零售商处购买”的链接,但点击后无线下零售网点。

除了官网产品消失问题,过去几年,标着飞利浦品牌的电烤箱、电吹风、吸尘器,都成了质监部门通报上的常客。

面对这些问题,飞利浦管了么?

厂商拿到品牌授权后,该生产什么品类,品质如何把控,售后如何维护,飞利浦总会不管不问。

家电产业专家陆刃波说过:“飞利浦既有欧洲老牌巨头的傲慢,也有现代大公司的大组织弊病,将来很有可能因为这种不重视消费者的态度被市场淘汰。”

如今看来,淘汰与否暂且不论,消费者累积的不满已经愈演愈烈了。

“卖吊牌”带来的副作用,就像让人迅速瘦下来的减肥药,短期看立竿见影,但长期的伤害已经埋在身体里了。

尤其是飞利浦骨子里的大企业病,做贴牌只会放大,而不会消除。

结语:

贴牌无序后遗症的两端,一边是洋品牌信任危机,一边是国货信任危机。

品牌方一直想拿着吊牌卖高价,躺着赚钱。

制造方则想着怎么节省成本,挣出自己的利润。

结果就是拿着低劣的产品卖向市场,反正即使消费者骂,挨骂的也是品牌方。

但品牌形象是贴牌生意的源头,如果源头都被污染了,何谈双赢。

对洋品牌来说,积累品牌信任需要一百年,消磨忠诚度,失望一次就够了。

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贴牌赢在当下,创牌才能赢在未来。

飞利浦的简单之路走下来,看似躺赢,却面临的一个问题:失望的消费者,会买单多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云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