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拟定新版对华战略,3个领域是重点,合作仍然是两国交往主旋律

导读从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先访华开始,再到拜登对中方作出重要承诺以后,整个欧洲对中国的态度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话与合作的大门再次敞开。显...

从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先访华开始,再到拜登对中方作出重要承诺以后,整个欧洲对中国的态度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话与合作的大门再次敞开。

显然,朔尔茨的“破冰”之举给那些“被迫反华”的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和示范效应,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德关系进一步友好发展的曙光。

但要注意的是,朔尔茨访华曾遭到国内反对派的坚决反对,这说明德国内部的对华态度并不统一,未来中德两国关系将向何处发展,取决于德国能否始终以务实的态度和中国打交道。

德国联邦议会

一、德国新版对华战略草案曝光,三个领域是重点

近日,德国媒体曝光了一份由德国外交部起草的新版对华战略草案,多次提到德国对中国的定位以及态度,随着这份草案的曝光,意味着德国新版对华战略的最终版本将在不久后出炉。

外界舆论认为,草案中定义的对华态度与朔尔茨对中国的看法大相径庭,体现出德国内部对华政策存在分歧,最终如何决定取决于各方博弈、妥协的结果。

因为这项草案是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的,而这位德国外长正是我们熟悉的“对华强硬派”贝尔伯克,也是朔尔茨访华的反对者之一,所以这份草案的大致内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德外长贝尔伯克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德国这份新版对华战略草案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1、德国关注“中俄正越走越近”

现在俄乌激战正酣,欧美国家再次加大支援乌克兰、制裁俄罗斯的力度,两方关系难以调和。而中俄关系长期向好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局势稳定。

但德国这份新版对华战略草案中却指出“中欧未来发展的方向,取决中国如何塑造与俄罗斯的关系”。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施压中国在俄欧之间“二选一”的傲慢态度。

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向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欧关系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欧洲能否以理性而非冷战思维看待中国。

朔尔茨政府要员

2、对中国重新“定义”

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者,这当然是一种良性合作关系,然而,欧盟和北约又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对手”,而且这种关系的分量比前者更重。

这说明在西方国家看来,东西方的竞争大于合作,合作是有限的,而竞争甚至对抗是全面的,这显然不利于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3、称中国发展“影响欧洲安全”

草案还特别提到“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军事行为体”,认为中国的“建设和行为”将影响欧洲的安全利益。这里具体指的是中国在全球各地港口的投资和建设,草案声称“这些投资具有军事用途”。

在此次东盟峰会上,美国就借中国援助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升级改造项目一事炒作,包括此前中远海运收购德国汉堡港码头股权,这些商业行为也被西方污蔑为“具有军事用途”,显然这是“被迫害妄想症”又犯了。

当然,德国外交部也承认在某些问题上必须和中国合作,比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俄乌冲突问题等等。总的来说,绿党所提出的建议对华都不太友好,与朔尔茨积极改善中德关系的政策也大相径庭。

鉴于绿党的主张仍然不顾实际且充满意识形态色彩,朔尔茨想要继续坚持走“对华务实”的路线,可能还会受到不小的干扰,很有可能达成某种让步或者妥协。

除了党派斗争以外,中美关系的变化、俄乌冲突的走势等外界因素也会对中德关系产生影响。

二、经贸合作摇摆不定,德企:与华“脱钩”不可取

朔尔茨访华期间,空客和中国航材签订了价值170亿美元的飞机采购协议,虽然只停留了1天,但随行商团仍拿下了大单,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德国不会与中国脱钩。回国后,朔尔茨也强调“去中国去对了”。

德国总理朔尔茨

本来以为这只是个开始,可刚过去没几天,德国就传来了坏消息。上周四,中国最大的纯微机电系统(MEMS)晶圆代工厂赛微电子称,德国政府单方面终止了其全资子公司(瑞典Silex)对德国产线(FAB5)的收购。

据了解,这次收购从去年12月开始,预计今年7月就能完成,但德国当局在漫长的审查之后否决了这一收购案。对此,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解释称,此项收购可能使德国半导体技术流向非欧盟国家。

跟此前中远海运收购汉堡港码头一样,又是绿党官员从中阻挠。这也是中德正常经贸往来的最大障碍,外交、经济等关键部门全部掌握在对华不友好的绿党手上,一个双赢的合作就这么被封杀了。

对德国芯片制造商来说,此举不仅会造成大量失业,更会削弱德国的半导体生产能力。除了这项交易,德国经济部还阻止了另一桩中资针对半导体公司ERS电子的收购案。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

对此,德国媒体认为这并不是正常的经济行为,而是向美国传达“政治正确”的信号,即德国仍然会维持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封锁。

从“三党分管部门”来看,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领导的绿党掌控着经济部、气候部、外交部等部门。

而德国自民党控制了财政、司法、教育等部门,几大重点领域几乎都不在朔尔茨的手中,所以,朔尔茨之前能力排众议,促成中远海运的收购案属实不容易,但要想促成中德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德国不得不改变态度。

相较于政客,德国企业的对华态度就理性得多,在近期举办的德国经贸亚太会议上,多名德国企业代表强调,没有任何可以代替中国的市场,德国追求多元化的同时不能强行与中国“脱钩”。

一艘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船在德国汉堡港的码头被卸下

三、绿党对华强硬,但并不排斥中德合作

从之前绿党官员的表现来看,其对华态度十分强硬,但这只是表象,其对华强硬的姿态更多的还是为了选票和政治考量。

和大多数小党派一样,绿党一开始也只是个草根反对派,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才从理想主义转变为务实主义,并抓住德国政局碎片化的机会一跃成为第三大党。

例如此次德国对华战略草案中提到的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这本来就是绿党的党纲,既然已经联合执政,推动落实这一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绿党也承认不能与中国断绝关系,在经贸、气候、环保等议题上,绿党其实是支持中德合作的,但是又过分夸大中德存在“价值观差异”,干扰了中德合作。

绿党联邦委员会

绿党之所以叫绿党,是因为它强调环保,而在气候和环保问题上,与中国合作是国际共识,这才是绿党支持中德合作的根本原因,否则就是反自己,自相矛盾。

由此可见,虽然绿党占据经济外交部,但中德关系仍存在向好的可能性,合作依旧是两国交往的主旋律,在朔尔茨的积极推动下,中德很大可能走上正常交往的道路。

但是在管控分歧、深化合作上,德国内部、中德之间都还要进行长期的博弈,才能取得一个相对平衡、良性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