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三位州牧,他们分别是谁!

导读 原标题: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三位州牧,他们分别是谁! 东汉末年...

原标题: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三位州牧,他们分别是谁!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为了能够尽快的平定战事,一位名为刘焉的皇室后裔向汉灵帝建议,恢复州牧制度,赋予州牧募集兵马的权力,也即允许地方上自行平定内乱。虽然恢复州牧制度,会导致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但是,刘焉的建议还是被汉灵帝采纳。当然,汉灵帝在位时,只任命了三位州牧,他们分别是谁呢?

益州牧:刘焉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诸侯,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

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奏朝廷,请求担任益州牧。一年后,汉灵帝册封刘焉为益州牧,赐爵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刘焉进入益州后,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朝廷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从而在益州割据一方。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汉灵帝恢复州牧制度,反而加快了诸侯割据局面的出现。此外,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因背疮迸发而逝世,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这更加说明朝廷失去对益州的掌控了。

豫州牧:黄琬

黄琬(141-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省安陆市)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黄琬早年丧父,聪慧善辩,累任五官中郎将。光和(178年-184年)末年,黄琬得到太尉杨赐举荐,担任议郎,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中平(184年-189年)初年,黄琬出任右扶风太守,历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仆。

公元189年,黄巾起义爆发后,黄琬被汉灵帝任命为豫州牧。对此,黄琬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成绩为天下表率,册封关内侯。董卓篡夺大权时,征召黄琬为司徒,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反对董卓迁都长安,免职为民,起拜光禄大夫,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等共谋诛杀董卓。

公元192年,董卓被杀后,他的部下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在此基础上,黄琬被下狱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幽州牧:刘虞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汉宗室大臣、诸侯,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丹阳太守刘舒之子。和刘焉、刘表、刘备等人一样,刘虞也是汉室后裔。

东汉末年,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成绩卓著,颇有名望,后坐事免官。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为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安抚百姓。公元189年,刘虞被汉灵帝册封为幽州牧。

担任幽州牧后,刘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策略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累授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之乱时,刘虞拒绝袁绍的拥戴。初平四年(193年),刘虞率兵攻打公孙瓒,兵败被俘,惨遭杀害。而这,自然削弱了忠于汉室的力量,从而加剧了汉室衰微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