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出版八十周年|谁能永远童真

导读原标题:《小王子》出版八十周年|谁能永远童真1943年在美国纽约发行的初版《小王子》1943年4月6日,《小王子》在美国纽约出版。与此同时,...

原标题:《小王子》出版八十周年|谁能永远童真

1943年在美国纽约发行的初版《小王子》

1943年4月6日,《小王子》在美国纽约出版。与此同时,它的创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正乘船前往北非,以飞行员的身份加入二战,一年后,他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失踪。直到2004年,法国政府在地中海打捞出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座机残骸,围绕这位作家、飞行员长达六十年的失踪谜团终于被解开。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与飞机永远停留在他钟爱的天空,或者追随他笔下的小王子,离开地球,去了B612星球。

在圣埃克苏佩里失踪的这段时间里,甚至直到今天,人们依旧乐于将他的失踪与小王子的故事放在一起谈论,打造出作家本人以真实的人生为故事作结的浪漫光环。或多或少,在这个浪漫光环的帮衬下,小王子与圣埃克苏佩里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内被关注的文化现象。在法国,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故事里消化大象的蟒蛇都曾被印在法郎纸币上。前苏联天文学家以作家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在日本箱根,为了庆祝作家诞辰一百周年,当地为他建起了一座博物馆。作品催生出庞大的商业价值,几乎在全球各地的线上线下礼品店,都可以买到跟小王子有关的文创产品。

中文版《小王子》之一

至于这本童话,据作家的侄孙、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的创办人奥利维耶达加叶所说,已翻译超过四百种语言,有五千多个版本在全世界流行。据说它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最多的作品,根据它改编的电影、动画、音乐剧数不胜数,至今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当然,回到作品本身,它能打动无数读者才是这种现象持续的根本原因。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童话,它的情节和人物很简单,一位坠落在沙漠里的飞行员遇到了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男孩,这个名叫小王子的男孩向飞行员讲述了他与玫瑰的感情,他在其他星球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大人,以及他在地球上的见闻。

法国里昂,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的雕像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有明显的象征意味,独居在各自星球的大人,忙着施展权力,算计,爱慕虚荣,代表了现实世界里那些失去童真,被工作和欲望围困的人。拜访这些人的小王子则是他们的反面,他金色的头发、绿色的风衣与内心的童真永不褪色。在故事的口述者——飞行员身上,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如何从小王子变成大人:当飞行员还小的时候,他热爱画画,画下一只吃掉大象的蟒蛇。而在大人们看来,这幅画跟大象和蟒蛇都没有关系,它不过是一顶普通的帽子。随即,大人们教导他放下画笔,去学习地理、历史,谈论桥牌和政治,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通情达理的大人。

《小王子》内页

这是故事最容易被看出的一层表达,它为读者,尤其是成年读者描绘了一个遗忘许久同时难以找回的梦。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小王子》都被看作是成人童话。此外,它对包括爱情在内的情感描写也远比“公主嫁给了王子,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深刻。

故事里,独自生活的小王子在他的星球上发现了一颗玫瑰种子,他悉心培育它,尽量满足玫瑰的需要。而玫瑰对小王子总是表现得傲慢。

这是一段不圆满的关系,受伤的小王子离开了自己的星球。他在地球上遇到了狐狸——一个在故事中充当“启蒙者”的角色,在与狐狸的对话中,小王子学会了“驯养”这个词,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与玫瑰的关系。即便他已经见过五千朵一样的玫瑰,但只有他与其中一朵建立名为“驯养”的关系,他们对彼此才是独一无二的。而这样独一无二的玫瑰他早就拥有过。

以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狐狸对小王子的启蒙,被定义为“独一无二”的亲密关系是极度浪漫的,这种浪漫反而衬托出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即便彼此心中的对方是独一无二,也并不代表这段关系能够长久,小王子与玫瑰在情感上的不对等或许说明,平等的给予和看重彼此的感受在支撑这段关系能否走下去时是如此重要。同样的,对于普遍被不圆满的亲密关系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小王子》再次触碰到他们内心受伤的部分。

许多读者都试着对《小王子》给出自己的解读。当它刚在纽约面世时,关注圣埃克苏佩里的读者对这部新作感到困惑,他们熟悉了作家以往作品里飞行员穿梭在风沙与星辰组成的世界里的故事,似乎还未准备好认识这个从沙漠里冒出来的男孩。在美国作家斯泰西·希夫撰写的作家传记《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里,记录了当时两名读者对《小王子》的类似观点,她们都发现这本书是“关于失落童年的苦涩故事”,并将它视为作家对“疾病、痛苦和孤独”的表露。

这种悲观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创作《小王子》的这段时期,圣埃克苏佩里确实不好过。法国被占领后,他从1939年起流亡美国,又因为外界眼中过于天真的政治观念遭到戴高乐政府的冷落,被大洋对岸的法国同胞批评。这也是为什么《小王子》最先以英文版在美国发行,在作家去世两年后才在法国发行,因为那时他的作品在法国的待遇与他的名声一样糟。而他最后选择回到战场,或许是只有熟悉的飞机和天空才能缓解他精神上的孤独和身体上的疾病。

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里留下了那么多迷人的谜团,尤其是故事的结局,脱离躯体的小王子是死了吗?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与玫瑰重遇?也许他真的死了,所谓“路太远,我没法带走这具躯壳”只是小王子宽慰飞行员的说辞。也许他像飞行员相信的那样,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因为那天天亮以后,我没发现他的躯体。”在这里,选择相信哪一个结局,似乎在考验读者是否真的融入到了小王子的世界,或者换句话说,他们的童真是否被重新激活?

1935年,圣埃克苏佩里站在坠落的飞机前

对于熟悉圣埃克苏佩里的读者来说,存在另一种方式来打开《小王子》。虽然这个故事是作家流亡美国时写成的,但小王子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1931年,作家凭借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夜航》跻身知名作家的行列,他成为半个传奇人物,一个同时驾驭笔和飞机的“冒险家”。在这十年里,小王子的形象断断续续地出现在他随手涂画的信笺、餐巾上。故事里,飞行员坠落沙漠也出自他在1935年经历的一次坠机,这年12月,他与自己的机械师普雷沃驾驶飞机前往印度,坠落在撒哈拉沙漠,在第四天,被路过的两名贝督因人搭救了。

在1939年出版的《风沙星辰》里,圣埃克苏佩里详细记录了这次坠机,他遇到了后来出现在《小王子》里的狐狸,它是沙漠里独有的沙狐,“我想象我的沙狐朋友在黎明时分从容迅步,舔尝着石头上的朝露”。而故事里的玫瑰和小王子也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玫瑰来自作家的妻子龚苏萝,两人在1931年结婚,始终保持着相爱相杀的关系。小王子更接近作家本人。出身没落贵族的圣埃克苏佩里自幼就有“不入世”的一面,他是老师眼中总在发呆的孩子,即便在成长中有亲密的朋友圈子,也时常表现得疏离,他自中学就认识的好友评价他,“一片云总会飘散,圣埃克苏也会退隐到自己的世界里……他只是暂时撤回到他的堡垒”。

他总是用玩乐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金钱也是如此。1935年,《玛丽安娜》杂志评价他,“别人每天汲汲营营,而他则赞美美好的友谊,它是金钱买不到的”。在他眼中,一趟夜航中看到的无数星星和几小时里独属于自己的宁静同样是金钱换不来的。即便这个时期,他与龚苏萝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

这恰恰是我们从小王子身上看到的。他不理解那些忙于工作和算计的大人们,他关注简单的、肉眼可见的事物,他懂得察觉并回应自身的感受,当他在沙漠里感到寂寞,就去寻找朋友,在意识到“驯养”对于他和玫瑰的意义,为了挽回这段关系,他甘愿抛下躯壳——或者说是生命。 表面上看来,小说和它的作者没有任何关系,但事实上,它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要超越他的出身,他的特权,他的天真的人。——美国作家莉萨·哈利迪曾写下的这段话从所有落在纸上的故事里抽出幻影,这些幻影融合了每个故事创作者切碎后的感悟和经历。圣埃克苏佩里何尝不是如此?小王子就是他的幻影,他将自己的童真与人生中体验过的失落全都装在这具矮小的躯体里。在三十岁时写给母亲的一封信里,他写道,“我不确定在童年之后,我是否生活过”。故事结尾抛下躯壳的小王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作家对早逝的弟弟的怀念,那时他17岁,看着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弗朗索瓦躺在病床上,在去世前二十分钟,弗朗索瓦安慰他,“我没事,没办法,我的身体就是这样”。

《小王子》(2015)剧照

谁能永远童真?谁能永远在一顶帽子里看到吞掉大象的蟒蛇,从一个箱子里找出自己想要的绵羊?在2015年的那版《小王子》动画里,女孩遇到了长大后的小王子,他依旧有金色的头发,穿着绿色的外衣,但已经变成手持拖把、时刻担忧丢掉工作的“大人”。在女孩的引导下,小王子找回了曾经的自己,重新回到B612星球。

《小王子》(2015)剧照

动画里的这个情节只是女孩的想象。在这之前,女孩的生活和大人们没有区别,她和妈妈住千篇一律的公寓,规划生活里的每分每秒,只为考上好的学校。恰恰是读过《小王子》后,她对生活有了新的渴望,进而在自己虚构的故事里帮助了小王子,也帮助了自己。

或许,没人能永远童真,但并不意味着童真不会被传递。它发生在女孩和小王子之间,虚构的故事和它的读者之间。这也是今天,读《小王子》、读那些美好童话之于我们的意义。动画里的女孩虽然没有名字,但她代表每一个读过《小王子》的读者,八十年里,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读,只要还会有人读下去,小王子就不会变成“大人”,童真就不会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