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研究生考试,将迎来弃考高峰期,约100万考生可能会中途放弃

导读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导致本科学历含金量大幅下降。大学生供大于求,必然会引发学历内卷现象,本科毕业生考研便成了大势所趋,颇有“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导致本科学历含金量大幅下降。大学生供大于求,必然会引发学历内卷现象,本科毕业生考研便成了大势所趋,颇有“高考化”的趋势。

曾几何时,考研只是一小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多数学生只想尽早就业实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还要劝学生保研或考研,为国家留住更多的科研人才。

殊不知,数年后的今天,毕业班里一半以上学生都有考研的计划。导师不用再为考研率而操心,反而开始劝中等生,慎重考研,以免错过就业的最佳时机。毕竟只有过来人才知道现实的残酷,很多考生注定会成为炮灰,还不如尽早醒悟另辟蹊径。

2023研究生考试将迎来弃考高峰期,约100万考生可能会中途放弃

2022年堪称考研最卷年,报考总人数达到了470万人。300多万落榜生,纷纷表示准备二战。官方尚未公布今年最终报考的人数,粗略统计大概会在520万-550万左右,其中二战考生保守估计也能达到200万。事实证明,考研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不少考研党看到报考人数,就已经摆烂了。“头铁”的考生,报考的时候最为明显,报名数据出炉后,就没信心了,能逆袭者更是少之又少。实际上考生的备考意愿,并不是一直那么强烈的。

大数据统计,每一届考研党,通常在报名前,备考复习积极性最高。一边复习一边积极收集报考资料,当交完报名费,网上确认报名成功后,就有相当一批考生,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身体稍微不舒服、天气不好或心情不好,就不去自习室。

这些考生总以为距离考试还有很长的时间,等临近考试时发现自己的复习材料上还是空空如也,只能被迫弃考,要么开始找工作,要么准备公务员考试,形成弃考高峰期。

从2021年和2022年两届考研实际参考人数来看,弃考率大约为20%。预计今年报考人数较多,弃考率只能更高不能降低,那么大概率弃考人数将达到100万。只要考生能够坚持到底不放弃,走进研究生考试的考场,就已经战胜了后20%的考生。

二战考生弃考概率更高?过来人说出心里话

参加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都知道,在正式备考前大家都是信心满满,真正开始看书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学得越多,信心越少,总觉得自己还有知识不会。甚至有考生打起退堂鼓,套用高考复读时的顺口溜便是:大四试试水,大五打基础,大六985。

实际上,很多过来人表示,若一战考生弃考,把希望寄托于二战。复习时间确实延长了,但是大概率第二年还是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大四应届生考研,备考多半是在学校的考研自习室里。有很多同学报团取暖,互相监督,在如此浓郁的学习氛围里,还是没有坚持到最后,第二年自己回家备考,更加容易心里长草。尤其是看到周围同学开始读研或工作,甚至有结婚生子的,考生的压力会更大。

那些二战成硕的考研党,通常是在第一年考研时,也是竭尽全力的,距离上岸只有一步之遥。第二年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报考和复习策略,必然成功的概率更高。那些轻言放弃的考生,或者第一年初试分数距离国家线甚远的,即使二战成功率也不高。

弃考率高是好事吗?

看到往年的弃考数据,很多正处于水深火热的考研党,仿佛重拾信心,觉得自己又行了。只要自己在接下来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咬住牙关,坚持到底,即使成绩再不理想也不至于垫底。

事实上,大家还是要面对客观事实。弃考率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为“头铁”的考生太多,盲目报考、冲动报考,事后才发现自己再努力也考不上。实际上,大家真正的对手,从来就不是排名倒数100万的考生,而且前100万考生。

为了缓解应届生就业压力,各校已经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可总招生人数只有130万。也就是说,必然会有400万考生落榜,弃考生只有100万,还有300万可上可下地考研党在拼命内卷。

笔者认为,弃考率无论高低,对于真正想考研党学生而言都无足轻重。认真完成复习计划,调整好心态,走好自己的路,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研究生考试弃考率高达20%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育听我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