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结局好吗?学生本科复旦硕士211,最后月薪让人沮丧

导读考研在当下,那真的是很上火。火到什么程度呢?火到“逆向考研”成为了很多学生研究生上岸的唯一道路。而逆向考研,顾名思义,和“正常人”...

考研在当下,那真的是很上火。火到什么程度呢?火到“逆向考研”成为了很多学生研究生上岸的唯一道路。而逆向考研,顾名思义,和“正常人”的方向相反。

正常人的考研方向:“不上985,你考什么研究生,不是考了个寂寞吗?”而“逆向考研”的学生——我是个985的本科生,但为了上岸,我要考个211。

这样的举动是家长们不能理解的——“985考211?那不是白瞎了?”那么这些“逆向考研”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呢?

本科复旦硕士上海大学,逆向考研的结局如何?

如果家长们连211考双非大学研究生都觉得震惊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位李同学的举动就更不能理解了,一个985翘楚“复旦大学”的本科恒,考了一个211大学研究生。

其实学生们也很难理解,毕竟复旦大学,那是从前能和清北在南北比肩的大学啊,能考上复旦的基本都是全校一二名的大神,怎么会如此堕落,跑到普通211去读研究生呢?

是不是大学期间太过摆烂了呢?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李同学的专业,李同学从小就是一个学霸,但因为对理科没什么大兴趣,所以偏科严重。好在生物成绩不错看,在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名次,保送复旦。

保送进名校其实是好事情,但在选专业上李同学又犯了难,毕竟我们都知道,李同学的强势学科生物,其实是著名的大学“四大天坑”之一,毕业失业率杠杠的。

所以李同学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文科,也就是复旦大学文学系。因为是文科,所以李同学很早就开始考虑保研的事情,但没想到因为文学系大拿太多,李同学感觉自己确实拼不过。

但如果考研,按照李同学这一年的考研热度,考本校上岸的可能性太低了,综合各项指标,李同学最后求稳地选择了上海大学,一所211,李同学主要是看中它坐落在上海。

众所周知,地点也是我们选学校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像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就是同一层次的985,但很多同学就会选择川大,因为成都怎么说也发达一些。

李同学选择上海大学,也是考虑到作为市属大学,上海大学怎么说也能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就业上能有更多的机会。但事实证明,李同学还是想太多了。

扶持也得是有专业匹配的同学更能够扶持,但小李同学研究生专业是文化研究,听起来如此生僻冷门的专业,就业面可想而知了,所以毕业后一年,李同学都没有找到对口工作。

在找工作期间,上海找工作利弊中的“弊”就显现出来了,因为生活成本比较高,所以李同学尽管再想在上海找工作,自己的积蓄也实在无以为继了,所以只能达到回老家。

李同学回到郑州,找了一份在民办中职学校当老师的工作,拿着每个月三千的薪资,李同学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的“恶意”。谁能想到当年保送复旦的偶像少年,能沦落至此呢?

李同学的结局,到底是因为逆向考研,还是因为专业?

李同学表示,如果自己当年能够争取一下,保研到本科学校复旦,也许现在就不会有如此结局了。这让很多同学感慨,原来逆向考研,就算上了岸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啊!

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李同学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我们会发现实际上逆向考研并不是李同学一直就业困难的原因,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专业上,李同学的专业太狭窄了。

打个比方,不同专业找工作的架势就像是用宽杯和窄杯盛水,都是高脚杯,可有些专业酒香宽杯,本来就宽,就算倒掉了一部分水,水面还是要比窄杯宽很多。

而李同学的专业就像是那个窄杯,本来就业面就小,就算考上研究生加高了水位,也没有宽杯不加水的水面大。因此,考研的价值,真的和专业有很大关系。

如果同学们选择的专业太冷门,我们首先要想的不是怎么考研才能上岸,而是怎么转专业。大一的时候,学生们有机会转专业,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只能等考研了。

因此,逆向考研其实是针对一些冷门专业同学的上岸方式,学生们要通过考研进入不同的专业,哪怕研究生学校比本科学校层次低也好,重要的是改变专业,为自己赢得更多就业机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