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赚钱后讲话才硬气,席瑞发现无奈事实,跟父母交流也需要筹码

导读“父母的伟大”常常是毋庸置疑的。“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家长”、“学生再怎么做也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的思维可能受到普遍认可。...

“父母的伟大”常常是毋庸置疑的。“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家长”、“学生再怎么做也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的思维可能受到普遍认可。

但是为人父母真的像许多家长想象中那么“无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的未必能统一。有时候家长们因为站在了更“权威”的立场,常常只看到自己的付出,没有考虑后代的感受。

自己赚钱后讲话才硬气,席瑞发现:原来跟父母交流也需要筹码

先说说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美剧,虽然不是很有名,但其中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情节,却跟我们固有的认知很不一样。

男生因为收拾房间的问题,对母亲提出了“抗议”。他认为母亲没有经过允许就动了屋里的东西,使他非常不舒服。家长则觉得他的屋子太乱了,自己收拾没错。

不过最后,这位家长还是欣然接受了儿子的意见,并且高兴地跟丈夫说:他开始懂得为自己据理力争了,这很好。

换成我们的思维模式,家长“好心”帮忙收拾房间,学生居然不领情还要抵制,简直是“大逆不道”,辜负了“良苦用心”。培养“听话”的品质,似乎才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哪种阶层的家庭,家长们大多会对“顶嘴”的学生嗤之以鼻。但是家长的教导和安排,一定是更正确的吗?

是不是缺乏智慧和判断力的人,一旦有了“父母”的身份,就会变得睿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听话”却成了很多家长深信不疑的追求,以至于子女一旦反驳就被视为不懂事。

在辩论节目里走红的席瑞,谈及相关话题,说出了自己发现的无奈事实:“我的父亲是这两年才学会正常沟通的,原来跟父母交流也需要筹码”。

其实所谓“正常沟通”,无非讲话的双方予以彼此基本的尊重。但他的父亲以前经常是高高在上的视角,只要他的观念不一样,家长不会认真聆听,直接就是否定和指责。

而当他小有名气之后,工作的收入比之前高了,父亲的态度才发生变化。席瑞直言:自己赚钱后讲话才硬气,可如果没有事业上的顺利发展,或许他跟家长永远等不到“和解”的契机。

家长也会根据子女的实力改变态度吗?评论区说出无奈事实

在笔者看来,相比“跟家长平等沟通需要筹码”的现象,他的最后一句话更加令人无奈。如果毕业生没能找到体面的工作,没能获得满意的收入,是不是始终等不到家长的尊重呢。

而这恰恰是很多同学的常态,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像他那样实现“逆袭”。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读一所普通的大学,拿一份寻常的工资。

在家长眼里,供学生上学花费了不少教育成本,毕业后换不到明显的回报;他们可能会认为后代还不及自己优秀,更加难以用平等的视角对话。

可这代人面临的激烈竞争和现实就业环境,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理解的。父母也会根据子女的实力改变态度吗?评论区中不少网友说出无奈的现实。

有人感慨,工作不顺利、生活落魄时,首先看不起自己的人就是父母。不少网友表示认同,有时候原生家庭未必是“港湾”,很多毕业生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家长而是同学。

越来越多人发现,不管求职也好、谈朋友也好,双方“势均力敌”,往往才能实现平等对话。可是,如果连家长和学生之间,也要加入这些条件,实在叫人失望。

年轻家长往往更懂得尊重子女,跟受教育程度有关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有些家长自己用行动建立了跟学生之间的隔阂,却又抱怨子女不爱跟他们交流。有些父母总是把付出的辛苦挂在嘴边,却忘了子女让自己实现了“家庭完满”。

在这种不对等的家庭关系中,学生跟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一点不意外。好在很多90后有娃之后,正在改变着家庭教育的方式。

这些年轻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思维模式不再单一化。他们更容易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后代的初衷也不再是“防老”。

相比要求子女“长幼有序”,他们更认可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会因为有了家长的身份就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

【话题】你和家长能实现平等交流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